标题图片

侗族大歌传承人胡官美:侗家“活歌谱”[组图]

侗族大歌传承人胡官美:侗家“活歌谱”[组图]
似虫鸣鸟唱,又似山涧里流淌的清泉,沁人心脾,让人陶醉。婉转的侗族大歌每天萦绕着侗家人的生活。今年60岁的胡官美是国家级非遗侗族大歌传承人,她的家就在宰荡村。“几十年来,我一边学歌,一边唱歌,一边对歌,一边传歌。传了一批又一批学生,总人数应该有600多人。”胡官美心里装有上百首侗歌,熟悉侗歌的各种唱法,就是一部活歌谱。

湘西高椅傩戏传承人杨国顺:不戴面具是人,戴上面具是神[组图]

湘西高椅傩戏传承人杨国顺:不戴面具是人,戴上面具是神[组图]
古朴神秘的高椅傩戏,是侗族世世代代身传口授流传下来的最古老、最古朴的神秘的民族民间原始艺术。杨国顺的父亲杨宏泽乃高椅傩戏“杠菩萨”坛门的第十五代著名掌教人,杨国顺从6岁开始就跟随其父参加巫师活动,从小对傩戏“杠菩萨”耳濡目染。如今,杨国顺现在虽年事已高,但仍坚持从事傩戏“杠菩萨”的挖掘、抢救、传承和表演活动,积极传艺授徒。

泥塑彩绘传承人魏兆忠:坚守传统手艺[组图]

泥塑彩绘传承人魏兆忠:坚守传统手艺[组图]
泥塑彩绘,民间的叫法为“耍货”,造型有老虎、泥娃娃、西游记人物系列等,因内部嵌入特制的“哨子”,玩耍时能发出“唔唔唔”的声音,特别招引孩子们的喜欢。一般在农历春节、正月十五期间热销。上个世纪六、七、八十年代是泥塑彩绘的“春天”,魏兆忠兄弟5个人,每年都能做5000至6000个,而且供不应求。如今,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,电子玩具、塑料玩具已经取代了传统的“耍货”,泥塑彩绘已步入“暮年”。现在魏兆忠每年只做1000个左右,如今他兄弟5个人,只有他还在坚持这门手艺。

安顺木雕传承人杨正洪:刻刀下的“面具人生”[组图]

安顺木雕传承人杨正洪:刻刀下的“面具人生”[组图]
安顺木雕面具,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安顺地戏表演的重要道具。它的雕刻工艺复杂而精细,色彩绚丽明亮,风格兼具写实和夸张。“刻刀让我闯出了一条生活之路,也让我改变了命运,这是门古老的技艺,我有责任和义务将它发扬光大。” 他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——安顺木雕贵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正洪。

徽州“三雕”传人俞有桂:化腐朽为神奇[组图]

徽州“三雕”传人俞有桂:化腐朽为神奇[组图]
徽州三雕技艺,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、石雕、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,主要用于民居、祠堂、庙宇、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等工艺雕刻。上世纪80年代初,俞有桂开始对家乡的古祠堂里精美的徽派建筑雕刻感兴趣,精美的建筑刻画让他深受触动。他认为,“祖先留下这么好的建筑技艺怎么就没有人愿意去学习呢?我一定要把它继承下去。”
1   2    


文化遗产日特辑——那些非遗项目的“继承者们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