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件圆明园流散文物汉白玉螭头“回家”[组图]

发布时间: 2018-06-13 07:38:09 | 来源: 中新网 | 作者: | 责任编辑: 杨佳

 

6月12日,4件汉白玉螭头由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办事处启程回归圆明园。这4件螭头是市民于2017年在北京清河一处工地发现的,后转交至清河街道办事处。近日,经圆明园鉴定,确定此4件石制构件为圆明园流散文物汉白玉螭头。据悉,自圆明园流散文物征集活动开展以来,园方共收回流散文物40余件。图为回归圆明园的汉白玉螭头。中新社记者  崔楠 摄

 

       12日,有四件汉白玉螭头重归圆明园“大家庭”。据了解,这四件文物是海淀区清河市民杜泽宁于去年2月在拆迁工地上无意发现的,近日在被断定是圆明园文物后,这些文物快速启程“回家”,是圆明园流散文物民间回归数量最多、回归速度最快的一次。

       走入清河街道办事处,如不往道路一边的墙角仔细看,很难发现有四件汉白玉螭头。这些螭头俗称为龙头,长约90-100厘米,外形一致,个个都双目圆睁,眉毛上拧,鼻尖高耸,嘴唇上卷,带有不怒自威的霸气。

       若不是市民杜泽宁的发现和坚守,这四件文物恐怕难以验明真身,返回圆明园。杜泽宁是土生土长的清河人,今年66岁。“我是文物爱好者,去年2月28日,原是清河古镇的地方拆迁,我猜想地下应该有文物,就遛弯过去看看。”杜泽宁说,他来到工地外面时,惊奇地发现挖掘机边上有几个石头。随后,他偷偷溜进工地,小心翼翼地清理石头上面的灰土,慢慢的,一个龙头形状的汉白玉出现在他的眼前。“我当时推断,这些龙头用了材质高档的汉白玉,不像是清河的文物。清河在很久以前是繁华的交易市场,因为离圆明园很近,不少圆明园流散的瓦瓦块块在这边时有出现。”在观察了一会儿后,杜泽宁初步断定,这些龙头来自圆明园。

       听说工地还挖出了别的东西后,不使用手机的杜泽宁赶紧回家打电话给朋友杨亚荣,他们俩自去年在一起策划、拍摄《寻找清河》地方纪录片。可当两人到了工地后,发现龙头都不见了。“我们去的时候给清河街道打了电话,但到了现场后发现工人把龙头藏起来了。”杨亚荣说,他反复对工地的人说隐藏文物的后果,这才发现文物被工人们又埋在了土里。后来,清河街道的保安到了,这些龙头才得以幸存,被保存在清河街道办事处。

       几天前,有媒体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,圆明园注意到后,快速联系清河街道办事处,并立即联络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馆员刘卫东进行现场鉴定。刘卫东与园内所存文物信息进行比对,最终确定四件石制构件为圆明园流散文物汉白玉螭头。在不到一周时间内,圆明园管理处与清河街道办事处迅速展开协商,最终决定圆明园将文物从街道办事处“带回家”。

       在昨天的文物搬运现场,两位工人挑担子,两位工人用手托住龙头两边,四人费了好大劲才将螭头搬到车上,开启“回家”之路。待螭头到达圆明园后,将有专家对它们进行全身“体检”,制定修复方案。“这些螭头有一些小裂缝,如果不好好保护,时间久了容易出问题。”圆明园文物考古科科长陈辉说。(北京青年报 记者 李梦婷)

1   2   3   4   5   6   7   >  


声明:中国网图片库(www.cnmediae.com)供本网专稿,任何网站、报刊、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,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,违者必究! 咨询电话010-88820273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