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】陈久友——我为祖国“焊”长空

发布时间: 2018-05-28 16:38:50 | 来源: 中国网 | 作者: 黄晓黎 付宝利 | 责任编辑: 李佳

走进中国航天科工三院239厂热加工部焊接组,总能看到航天首席技师陈久友在焊花中奋战的身影。

头戴面具,手持焊枪,火光四溅,是我们对焊工最基本的印象。走进中国航天科工三院239厂热加工部焊接组,总能看到航天首席技师陈久友在耀眼的焊花中奋战的身影。摘掉焊接防护面具,只有30多岁的他额头已经布满了深深的抬头纹;这每一道抬头纹伴随着他完成的焊缝,款款讲述着航天“焊”匠背后的深情故事。

在外行看来,焊接作业的工况并不算友好,夏天湿热的温度、长时间刺眼的弧光以及焊花随时可能带来的高温灼伤;不但艰苦而且危险。然而不深入了解焊接的人不会知道,焊接不同于其他工种的另一项巨大挑战——长时间、不间断作业。

陈久友碰上复杂结构的焊接关系,经常三四个小时连续作业。

航天元器件制造过程中,切削金属可以一点点打磨直至接近精确尺寸;然而焊工手中的武器“焊枪”一旦通电,温度骤然升高,航天精密部件金属内部性能活跃起来,有且只有一次操作机会让焊工完成一“焊”到位。这期间,焊工师傅不能吃饭、不能休息、不能去厕所,甚至端着焊枪的手都要长时间稳定,不能抖动;遇到关键焊点,甚至连眼睛也是一眨也不能眨。

陈师傅左手持待焊工件,右手稳稳端住焊枪,经常一干就是一小时,碰上复杂结构的焊接关系,三四个小时连续作业也是常事。他长时间受力的手腕裹着医用绷带;厚重的防护服里,包裹着常年被汗水浸透的衣服。一次,他焊接油箱,由于太过投入,高温金属蒸汽将露出的工作服衣角瞬间烫焦脆化,他都浑然不觉。

陈久友说:“每一位航天人都是大系统的一个点,星点相连必将成就航天雄鹰的展翅翱翔。”

“给陈师傅一把焊枪,能将南北半球连接起来”车间的小徒弟们既是玩笑,也是钦佩。操作焊缝总长足以绕地球一周的陈师傅,他理解的焊接从来都不是简单地金属连接。“利用航天型材高温变软的特性,切削堆砌母料,焊接缝合成与设计图纸完全一致的产品。”他总是从航天装配的整体环节考量焊接分系统的配合,“每一位航天人都是大系统的一个点,星点相连必将成就航天雄鹰的展翅翱翔。”

去年夏天,一个金属桶内插管道的结构,装配要求六面体从外侧同时焊接合拢。六个活动面板之间没有受力点,使焊接变得异常困难。陈师傅凭借对材料学、力学、热处理、机械加工、金属探伤等各方面知识的融会贯通、综合运用,先用木板模拟结构进行力学分析,再做出金属试验件反复试焊。

陈久友与同事在工作中交流经验。

几经观察思考,他利用箱体一侧“巴掌大”的小窗,往里面放进自制小铁块顶住六个箱体,两两对立面相互承受焊枪冲力,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紧急任务。陈师傅并不满足于一次任务交付,他再次核实装配顺序,认为可以由内向外焊接解决受力问题。经过汇报工艺技术小组,及时与上级设计人员取得联系,召开专业评审会,设计人员一致接纳陈师傅的意见,更改装配方案,使得装配时间大幅缩短,节约成本30%。

还有一次,产品油箱焊接结构复杂,陈师傅通过大量工艺试验,确定合理的工艺焊接参数,首次实现了该型号油箱的厂内自制。后期他持续优化生产流程,提出更加合理的工装改进方案,有效解决了油箱焊接合格率低、生产周期长的问题,效率提高近3倍,为厂内节省外协资金超过800万元。

正在工作中的陈久友

这样的事例在陈师傅身上不胜枚举。“17年焊接工作经验”、集团公司首席焊工、三院技术能手、航天技术能手、青年岗位能手、航天基金奖获得者等多项技能荣誉称号。陈师傅总是觉得自己的付出太少,得到太多。

陈师傅至今还记得四岁的时候,工厂的叔叔为他焊溜冰鞋的场景。当铁架子、铁片在他面前组合连接变成冰鞋——快乐、兴奋,以及如魔法般神奇的“焊接”技术在他童年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。而今,陈师傅自己已经成为当年的“叔叔”,不过他焊接的是保家卫国的航天产品。

朱日和军演中大飞机掠过镜头,电视机前陈师傅的儿子激动地跳了起来;陈师傅则默默坐在一旁的小凳上,嘴角上扬,“‘焊’卫祖国长空的成就感、荣誉感,没有什么可以替代”。(文/黄晓黎  摄/付宝利)

声明:中国网图片库(www.cnmediae.com)供本网专稿,任何网站、报刊、电视台未经中国网图片库许可,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,违者必究! 咨询电话010-88820273。